今天是: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學工動态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生工作 >> 學工動态 >> 正文
77779193永利官网興發礦業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 “紅色礦業,綠色發展”實踐團深入礦業一線, 開展“探紅色礦業根基,繪綠色發展新篇”主題社會實踐活動
2025-03-10 10:59 耿胡銳 

本網訊(通訊員 耿胡銳 米佳雨)為探尋礦業可持續發展路徑,傳承紅色精神,踐行綠色發展理念,77779193永利官网興發礦業學院77779193永利官网“紅色礦業 綠色發展”社會實踐團于寒假期間奔赴河南、江西、湖北等地,開展“探紅色礦業根基,繪綠色發展新篇”系列實踐活動。通過走訪紅色礦區、調研綠色技術、對話行業勞模,實踐團深入挖掘礦業發展的曆史脈絡與創新轉型經驗,為新時代礦業高質量發展注入青春思考。

紅脈傳承:勞模精神鑄就礦業脊梁

實踐團首站走進義馬煤業集團新安煤礦,探訪三位不同時代的礦業模範。在礦區接待室,河南省勞動模範李川營展示了他珍藏的1985年第一代采煤機操作手冊。“那時候全靠手動控制,井下粉塵大、風險高,但大夥兒沒人退縮。”他指着牆上智能化采煤系統的實時監控屏說,“現在設備先進了,但‘安全第一’的信念始終沒變。”他樸實的語言讓成員們感受到老一輩礦工“以苦為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随後,實踐團探訪全國煤炭行業技能大師劉正甫的車間。劉正甫憑借多項技術革新成果,助力礦區生産效率提升20%。他感慨道:“技術突破沒有捷徑,唯有腳踏實地鑽研。”

80歲的全國勞模史應現家中,泛黃的表彰照片和鏽迹斑斑的礦燈無聲訴說着曆史。老人回憶道:“建礦初期,我們靠人拉肩扛運設備,現在全換成自動化皮帶機。條件變了,但‘艱苦奮鬥’的魂不能丢!”

勞模李川營為實踐團成員們講述在新安煤礦建立之初的奮鬥故事

正在工作的劉正甫實踐團成員們講解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工作經曆

史應現老人家中所珍藏的前往首都北京參加全國勞模表彰大會的照片

科技賦能:綠色轉型激活礦山新生

在江西贛州中華鎢礦公司舊址,斑駁的礦井壁上,“多産鎢砂支援革命”的标語依稀可辨。實踐團在此開展時空對比調研:上世紀30年代,礦工用鐵鎬、竹簍日均開采鎢砂不足百斤;如今,毗鄰舊址的現代化選礦廠通過磁浮選技術,将鎢礦回收率從60%提升至92%,廢水實現100%循環利用。“同樣的礦脈,因技術革新煥發新生。”成員們觸摸着鏽蝕的鐵軌感慨道。

在湖北黃石廣源集團渣土處置中心,成轟鳴的車間内,建築渣土經過破碎、篩分、水洗、脫水等工序,變身優質再生砂。“1噸渣土可産出0.9噸砂,資源化率超90%,每年減少天然砂石開采50萬噸。”技術員指着監控屏上的實時數據介紹。成員們用便攜式光譜儀檢測再生砂質量,發現其硬度、含泥量均達國家标準。“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綠色技術就是點石成金的魔術。”實踐筆記中如是寫道。

中華礦業公司舊址簡介照片以及早期礦業加工雕像

實踐團成員對考察礦區的礦石進行觀察

黃石國家礦山公園的轉型案例更令成員們驚歎。444米深的礦坑壁上,3.6萬株刺槐組成“生态網格”,固土面積超50萬平方米;坑底湖泊碧波蕩漾,與紅色岩壁形成強烈視覺沖擊。“我們采用‘邊開采邊修複’模式,每噸鐵礦提取後同步進行覆土綠化。”公園負責人介紹,這片曾被稱為“地球傷疤”的礦坑,如今每年吸引50萬遊客,生态旅遊收入占礦區總營收35%。實踐團成員表示:“礦坑變公園,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亞洲第一天坑實拍

實踐團成員參觀礦冶文化展

薪火相傳:博物館中的礦冶記憶

展櫃中陳列的四代球磨機模型,見證了大冶鐵礦的技術躍遷:第一代勞模張友明1958年手工破碎礦石,日均處理量3噸;第四代勞模陳曉峰操控智能球磨系統,單機日處理量達3000噸。令人動容的是,四代人的工作筆記中反複出現“節約”“安全”“效率”等關鍵詞。“師傅教我‘省油就是省資源’,現在我研發的潤滑系統能讓設備油耗降低20%。”陳曉峰說。

在礦山公園勞模牆前,實踐團發現一個細節:每位勞模的簡介中,既标注了榮譽獎項,也列出了技術革新成果。“紅色精神不是口号,它通過具體的技術載體實現傳承。”團隊隊長在調研報告中總結。

四代勞模合影

實踐凝思:雙螺旋結構賦能礦業未來

曆時12天、曆經2000公裡、共計47份調研報告,實踐團構建起礦業發展的“雙螺旋模型”:紅色精神為DNA鍊,提供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永恒動力;綠色技術為堿基對,通過智能化、循環化、生态化實現産業進化。在渣土制砂車間,1噸建築垃圾産出0.9噸再生砂的奇迹;在礦山公園,每年50萬遊客帶來的生态收益;在勞模師徒鍊中,技術疊代節約的百萬噸級資源……這些具象的數據,讓“雙線融合”的理論變得可觸可感。

“當我們用光譜分析儀檢測再生砂質量時,忽然明白了什麼是‘新質生産力’——它必須是紅色的根脈與綠色的枝葉共同孕育的果實。”實踐團成員在總結會上如是說。這場跨越曆史與未來的實踐之旅,不僅描摹了礦業轉型的中國方案,更展現了新時代青年用“雙線思維”破解發展難題的智慧與擔當。

九 社會實踐團出征前合影

關閉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