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設為首頁加入收藏聯系我們
研究生教育
當前位置: 首頁 >> 人才培養 >> 研究生教育 >> 正文
礦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3年)
2024-03-25 15:09  

礦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3年)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礦業工程學位點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學位點,也是77779193永利官网的傳統優勢學科,始建于1979年,有着悠久辦學曆史和鮮明辦學特色,是全國唯一培養化學礦山工程技術人才的特色學位點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3)。本學位點池汝安教授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雙榜單,楊丙橋副教授入選“2023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目前礦業工程碩士學位點已形成了礦山安全高效開采理論與工藝、磷資源綠色高效分選、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綠色提取、磷石膏無害化資源化、複雜難處理鐵礦低碳精細化利用技術及裝備等 5 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在磷礦分選、稀土提取、選礦藥劑和設備集成創新等都形成了明顯的特色。本學位點依托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等項目,開發磷礦新藥劑在湖北市場應用達 70%以上。

1目标與标準

1.1培養目标

擁護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學習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基本原理;在礦業工程學科領域掌握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的專門知識;了解礦業工程學科的研究現狀、主要成果和發展方向,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和從事科學研究工作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并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具備運用計算機和先進測試技術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

1.2 學位标準

能夠運用工程數學、工程力學、技術經濟學、現代采礦技術、礦山采動損害控制理論、地質學、現代礦業信息技術、高等選礦學、試驗研究方法、過程參數檢測、礦産資源及其加工利用、礦山岩層控制、礦業系統工程、礦山安全技術,解決礦業工程領域、資源與環境等相關方面工程問題。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範,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并結合實踐内容完成論文選題工作。

2 基本條件

2.1 培養方向

礦業工程是開發和利用礦産資源的工程,是将礦産資源經濟和安全地開采出來并進行有效加工利用的科學技術。礦業工程領域涉及礦業工程一級學科及其下屬的3個二級學科,即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和安全技術及工程。采礦工程專業下設個方向:1)礦産資源智能化開采技術,2)爆破破岩理論與技術,3)智慧礦山技術,4)城市地下空間工程,5)岩體力學與工程,6)礦山機械與自動化。礦物加工工程下設五個方向:1)礦物分離與綜合利用,2)礦物材料的制備與應用,3)過程控制與智能化,4)礦業經濟與資源評估,5)礦冶環境工程。安全工程下設五個方向:1)風險辨識與評估技術,2)安全管理信息化技術,3)通風安全與除塵技術,4)職業病危害控制技術,5)安全監測與監控技術。環境工程下設五個方向:1)戰略礦産資源精深加工與材料制備;2)二次資源分選與回收技術;3)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置與高效利用;4)“三廢”高效處理新技術;5)磷化工廢渣循環利用。

2.2 師資隊伍

學位點現有教授12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3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2022年培育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優青1人,湖北省楚天學子1,湖北省人才2人,湖北省傑青1人,1人獲“湖北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稱号。

2.3 科學研究

2023礦業工程一級學位點在研項目102項。新增縱向項目18項,新增橫向項目36項。其中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9項,最終獲批國家基金項目3項,包括面上項目2項、青年基金1項。獲批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計劃創新群體項目1項。獲批雲南省科技廳科技人才與平台計劃項目1項。科研經費入賬經費1713萬元,其中縱向入賬經費673萬元,橫向入賬經費1040萬元。獲中國發明創新獎二等獎1項、中國石化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42篇,其中SCI一區論文4篇、二區論文14篇,影響因子大于10論文3篇。

2.4 教學科研支撐平台

與湖北省應急管理廳共建湖北省化學品安全實驗室,助力湖北省安全生産工作和應急管理事業高質量發展。國際化平台建設方面取得新突破,湖北省磷礦綠色高效利用引智創新示範基地評估優秀。湖北省磷礦采選與固廢利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驗收合格。積極參與湖北三峽實驗室、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磷資源開發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中低品位磷礦資源開發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台建設工作。

2.5 獎助體系

學位點不斷完善獎助體系,擴大獎助學金覆蓋面,2023年度,學院共有100人次獲國家獎學金、學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獲獎總金額54.8萬元(礦業工程)2023年度,學院共有462人次獲國家獎學金、學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獲獎總金額277.5萬元(全院)。學院設立獎助學金動态評定機制,每年一次評定當年獎學金,依據獎學金評定細則,嚴格遵照學生自主申報、工作小組資格核定、學院評審委員會評議、全院公示、上報學校的評審流程,确保獎助學金發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學院還設有研究生助管崗位,進一步完善獎助體系,實現幫扶的同時提供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3 人才培養

3.1 招生選拔

2023年度本學位點共錄取51名碩士研究生和4名博士研究生。制定2023級研究生分配方案并完成了2023級研究生與導師的雙選工作并制定個人培養計劃目前研究生在校249人(含非全6人)。

3.2 思政教育

學位點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結合專業特色,打造了“紅色礦業 綠色發展”黨建品牌,充分挖掘中國礦業史中蘊含的豐富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将礦業史、專業史、黨史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組織學生前往大冶鐵礦、武漢鋼鐵集團、三峽實驗室、興發集團走訪實踐。開展學生黨員微黨課、主題演講等活動,講述黨與中國礦業開發、礦業工人艱苦奮鬥史、新時代礦業綠色發展等,不斷激發作為礦業學子的自豪感。不斷提升教師思政技能,強化專題培訓、學科讨論、學習研讨、傳幫帶等手段,把思政引領融入教學和學科建設,教師能力得到提升。發揮教師學科團隊合力,堅持凝練學科方向,凝聚集體智慧,提升課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3.3 課程教學與導師指導

學位點年度共開出《高等采礦學》、《燒結球團理論與工藝(全英文教學教學)》《企業安全生産标準化》與《地壓及邊坡穩定性分析》等38門課程。各位任課教師在上課時除了更多地注重集中授課和課堂讨論這些傳統授課模式的運用外,還利用作業調研以及自主學習等形式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考核形式中選擇撰寫論文的占68%,出卷考試占20%,其它考核方式占12%。完成2023年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審查,新增校聘碩導3人,新增院聘碩導8人,根據學校及學院相關文件,對新增碩導展開了傳幫帶的培訓,指定老教授一對一協助新增碩導做好研究生培養工作。

3.4 學術訓練與交流

2023年度第十四期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結項20項,申請延期1項;第十五期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獲批21項;學生參加高水平學科競賽獲獎6項,參加各類學科競賽比例達到10%;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二區論文4篇,34區論文6篇,中文核心及A32篇,B8篇,軟著3項;學生參加本領域國内外重要學術會議并作報12人次本年度邀請了中國礦業大學銀劍钊教授、昆明理工大學劉建教授、山東理工大學陶東平院長等5位專家做高端學術講座本學位點有70餘人次參加了全國各類學術交流會議,如:①2023 全國磷資源開發利用和磷産業發展高峰論壇 ②2023 武漢礦冶與材料綠色低碳發展學術大會;③:2023 有色金屬微細粒難選礦物選礦理論及新工藝、新裝備技術交流會。

3.5 質量保障

通過教學督導組和教研室老師相互聽課、教案檢查、現場輔導等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組織召開期中教學檢查教師學生座談會,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制定了導師第一責任人制度,與研究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後确定選課;研究生畢業論文 100% 送外單位匿名評審,并采取雙盲答辯的方式,有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3.6 學風建設

不斷強化研究生管理投入保障與服務支撐,保證優良學風。配備專職研究生輔導員1名,構建了“導師-班主任-輔導員”三方育人體系,充實研究生基層管理力量,全方位落實落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服務和教育。堅持進行一生一檔案、周日和節假日晚點名等制度,利用信息技術對研究生培養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動态管理,推動研究生教育管理現代化、規範化。

3.7 就業發展

2023年度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及時發布招聘信息,參與度高,效果好本學位點畢業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100%高質量就業率71.4%考博錄取率14.3%

4 服務貢獻

4.1 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在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為我國磷及稀土礦開發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本學位授權點在湖北省以及周邊省份,圍繞磷礦資源開發利用、鐵礦高效分選及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及産業化應用。學位點利用中國化工學會礦山專業委員會平台,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專業培訓等活動;利用針對宜昌地區深部磷礦開采水患嚴重的問題,提出的“宜昌北部磷礦區深部開采地下水集中平硐排放方案”得到了宜昌市安監局的采納;完成和參與湖北省安全标準化考評工作70餘項,項目涉及礦山、冶金等工貿企業的安全标準化考評。

4.2 服務文化與經濟

  依托湖北省這一全國最大磷化工産業集群和我校國家級省部級磷資源開發利用平台,研究了中低品位磷礦高效浮選富集、磷石膏浮選提質、F元素強化遷移回收,實現元素(PF)和磷石膏綠色梯級利用,從而服務地方經濟,推動湖北省磷化工産業高質量發展。湖北已堆存磷石膏3.1億噸,占全國的44%。磷石膏含有大量的可溶磷和可溶氟等有害成分,嚴重威脅長江流域生态環境。學位點教師開發了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及規模化利用關鍵技術,揭示了磷和氟的賦存和礦化機理,發明了水洗和礦化劑礦化固化磷氟的工程技術,構建了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的技術體系。該成果在湖北祥雲(集團)建有500萬噸/年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裝置。為湖北省科學制定[76]号文《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試行)》提供技術支撐。針對磷石膏固廢大量堆存,成為磷化工發展瓶頸,開發的《磷石膏深度浮選提純關鍵技術》,與湖北磷化工企業積極探索磷石膏綜合利用之路,目前已應用于宜化集團、湖北三甯化工以及祥雲集團新磷石膏選廠設計建設,設計年處理磷石膏700餘萬噸,推進長江大保護。

二、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學位授權點存在問題主要在于優質生源不足,研究生招生一志願填報率較低,學生專業匹配度不高礦業工程一直都是冷門專業,學生招生天然短闆及其所造成的困境依然存在,不太願意報考礦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導緻招收的很大部分學生本科專業為工程造價、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等,專業匹配度不高。近年來,學院專業學位型碩士人數比例大,學術型碩士人數比例小,學專比例倒挂,給學院的培養質量帶來一定影響。礦業類小學科國内每年畢業博士少,人才競争大,人才引進政策競争力不足。

三、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1. 加強招生宣傳,吸引優秀生源,優化生源結構

2. 加強人才引進,注重導師培訓。引進人才,擴大導師隊伍,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學位論文指導能力,提高導師隊伍整體水平,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

3. 進一步優化研究生培養過程,研究生中期考核合格者才能繼續進行學位論文工作。學院考核小組要對研究生論文工作進展等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未通過考核者啟動預警機制,第二次仍未通過中期考核、不宜繼續培養者,作退學處理。

全面推行預答辯環節。學生在研三上完成學位論文的初稿,研三下學期初組織校内專家預答辯。碩士生在導師指導下,完成碩士學位論文,在滿足碩士論文答辯要求的前提下,完成并通過碩士論文答辯。學位論文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先進性,應反映出作者對基礎理論和專門知識的掌握情況,反映出作者綜合運用有關理論、方法和手段解決理論和實踐問題的能力。

4. 提高研究生畢業要求,在學習期間,碩士研究生必須在公開發行的刊物(增刊和會議論文例外)上發表(含接受)與學位論文有關的學術論文1篇以上方可申請授予學位。


關閉窗口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