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業工程碩士學位授權點建設年度報告
(2022年)
一、學位授權點基本情況
礦業工程學位點是湖北省“雙一流”建設學位點,也是77779193永利官网的傳統優勢學科,始建于1979年,有着悠久辦學曆史和鮮明辦學特色,是全國唯一培養化學礦山工程技術人才的特色學位點。2022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我院礦業工程學科為進入百強學科。美國斯坦福大學發布2022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 Top 2% Scientists 2022)。本學位點池汝安教授入選“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和“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雙榜單,李洪強副教授入選“2022年度科學影響力排行榜”。目前,礦業工程碩士學位點已形成了礦山安全高效開采理論與工藝、磷資源綠色高效分選、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綠色提取、磷石膏無害化資源化、複雜難處理鐵礦低碳精細化利用技術及裝備等 5 個穩定的研究方向,在磷礦分選、稀土提取、選礦藥劑和設備集成創新等都形成了明顯的特色。本學位點依托國家磷資源開發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綠色化工過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科研平台,承擔了多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基金等項目,開發磷礦新藥劑在湖北市場應用達 70%以上。
1目标與标準
1.1培養目标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戰略需求;在礦産資源開發與利用相關領域的知識有系統掌握和透徹理解,能獨立從事本專業的工作;了解學科的研究現狀、主要成果和發展方向,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擔負專門技術工作和技術管理工作的能力,在本學科專業範圍内能夠做出一定的創造性成果。掌握一門外國語,比較熟練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一定的寫作能力;具備獨立從事科學研究或擔任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特點及方法論基礎,思維敏捷,邏輯嚴密,具有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對于學術思想、學術研究、學術規範有深刻理解、恪守學術道德。
1.2 學位标準
能夠運用工程數學、工程力學、技術經濟學、現代采礦技術、礦山采動損害控制理論、地質學、現代礦業信息技術、高等選礦學、試驗研究方法、過程參數檢測、礦産資源及其加工利用、礦山岩層控制、礦業系統工程、礦山安全技術,解決礦業工程領域、資源與環境等相關方面工程問題。基本熟悉本行業工作流程和相關職業及技術規範,培養實踐研究和技術創新能力,并結合實踐内容完成論文選題工作。
2 基本條件
2.1 培養方向
學位點共采礦工程、礦物加工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三個專業。采礦工程專業下設六個方向:01.礦産資源開發理論與技術02.數字礦山理論與技術03.深部開采與地下工程04.礦山地質災害與防治05.爆破破岩理論與技術06.溶浸采礦。礦物加工工程專業下設六個方向:01.礦物加工理論與技術02.礦物材料的制備與應用03.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技術04.礦物生物和化學處理技術05.礦物加工設備及過程控制06.燒結球團理論與技術。安全技術及工程下設五個方向:01.安全系統理論與信息化02.礦山安全風險管理與控制技術03.數字礦山安全風險仿真與模拟04.職業病危害預防與控制05.應急管理與現場處置。
2.2 師資隊伍
學位點現有教授16人,副教授23人,博士生導師6人,碩士生導師39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1人。2022年培育俄羅斯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國家優青1人,湖北省楚天學子1人。全院9名教師參加了全國高校教師網絡培訓中心主辦的高校教師課程思政教學能力培訓,并獲得培訓證書。
2.3 科學研究
2022年礦業工程一級學位點在研項目122項。新增縱向項目23項,新增橫向項目51項。其中申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3項,最終獲批國家基金項目7項,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1項(建校以來首次)、面上項目1項、青年基金5項。獲批科技部重點研發計劃課題1項、子課題2項。承擔湖北省科技廳重點研發計劃3項,湖北省應急管理廳項目1項,湖北省科技廳國際合作項目1項。承擔湖北三峽實驗室重點研發項目1項、開放基金2項、創新基金1項。國家基金資助率居全校第一,專任教師承擔科研項目的占比居全校第一。截至2022年11月30日,科研經費入賬經費2193.2195萬元,比去年增加984.242萬元,其中縱向入賬經費974.733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55,446萬元;橫向入賬經費1218.4865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8.695萬元。2022年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石化聯合會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發表科研論文69篇,其中SCI一區論文10篇、二區論文10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發明專利轉化2項。
2.4 教學科研支撐平台
積極參加學術平台的建設,利用與湖北興發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有利因素,以第一參建高校積極參與到湖北三峽實驗室建設中,本學位碩士點博導、碩導池汝安教授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為湖北三峽實驗室主任。作為主要建設單位積極參與學校綠色化工過程強化省部共建全國重點實驗室、磷資源開發利用教育部工程中心、中低品位磷礦資源開發利用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三大平台的申請和評估工作,推進學校科研平台建設。
2.5 獎助體系
學位點不斷完善獎助體系,擴大獎助學金覆蓋面,2022年度,學院共有458人次獲國家獎學金、學校獎學金、國家助學金等,獲獎總金額329.8萬元。學院設立獎助學金動态評定機制,每年一次評定當年獎學金,依據獎學金評定細則,嚴格遵照學生自主申報、工作小組資格核定、學院評審委員會評議、全院公示、上報學校的評審流程,确保獎助學金發放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學院還設有研究生助管崗位,進一步完善獎助體系,實現幫扶的同時提供研究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機會。
3 人才培養
3.1 招生選拔
2022年度本學位點共錄取77名碩士研究生和5名博士研究生。制定2022級研究生分配方案并完成了2022級研究生與導師的雙選工作并制定個人培養計劃。目前研究生在校221人(含非全3人)。
3.2 思政教育
探索“課程思政”改革創新,努力構建學院“大思政”格局。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國教育大會會議精神,強化教師立德樹人主體意識。二是努力營造“思政”氛圍,突出融合,不斷強化思政在學科建設發展中的作用。三是提升教師思政技能,強化專題培訓、學科讨論、學習研讨、傳幫帶等手段,把思政引領融入教學和學科建設,教師能力得到提升。四是發揮教師學科團隊合力,堅持凝練學科方向,凝聚集體智慧,提升課程的思政教育效果。
3.3 課程教學與導師指導
學位點年度共開出《安全工程科技英語》、《燒結球團理論與工藝(全英文教學教學)》與《稀土元素化學》等41門課程。各位任課教師在上課時除了更多地注重集中授課和課堂讨論這些傳統授課模式的運用外,還利用作業調研以及自主學習等形式使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考核形式中選擇撰寫論文的占67%,出卷考試占22%,其它考核方式占11%。完成2022年碩士研究生指導教師招生資格審查,新增校聘碩導4人,新增院聘碩導2人,根據學校及學院相關文件,對新增碩導展開了傳幫帶的培訓,指定老教授一對一協助新增碩導做好研究生培養工作。
3.4 學術訓練與交流
2022年度第十三期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結項32項,申請延期1項;第十四期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申報55項已通過院學術委員會會議并提交研究生院審核;學生參加第八屆“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産業賽道獲湖北省金獎1項,校級金獎1項、銀獎1項;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11篇,其他中文論文、專著等45篇;本年度邀請了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化學工程和材料工程系終身教授、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國家講席教授(Tier 1 Canada Research Chair)、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青年院士曾宏波院士、浙江省應急管理學院院長佘遠斌院士、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副院長高鵬教授、中國礦業大學化工學院院長張海軍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墨西哥科學院院士、墨西哥聖路易斯波托西自治大學終身教授Alejandro López-Valdivieso等7位專家做高端學術講座。本學位點有60餘人次參加了全國各類學術交流會議,如:①8月在宜昌主辦的“第三屆中國磷資源開發學術研讨會暨磷石膏綜合利用技術高峰論壇” ②9月在武漢參加了“2022全國戰略金屬資源綠色利用與新材料大會暨高峰論壇”;③11月由學院參與主辦了“資源與環境科技教育中非合作聯盟成立大會暨首屆聯盟論壇”。
3.5 質量保障
通過教學督導組和教研室老師相互聽課、教案檢查、現場輔導等多種方式來提升教師的課堂授課水平,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組織召開期中教學檢查教師學生座談會,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
制定了導師第一責任人制度,與研究生進行充分的溝通後确定選課;研究生畢業論文 100% 送外單位匿名評審,并采取雙盲答辯的方式,有力提升研究生培養質量。
3.6 學風建設
不斷強化研究生管理投入保障與服務支撐,保證優良學風。配備專職研究生輔導員1名,構建了“導師-班主任-輔導員”三方育人體系,充實研究生基層管理力量,全方位落實落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服務和教育。堅持進行一生一檔案、周日和節假日晚點名等制度,利用信息技術對研究生培養實施全方位、全過程動态管理,推動研究生教育管理現代化、規範化。
3.7 就業發展
2022年度認真組織學生參加線上線下各類招聘活動,及時發布招聘信息,參與度高,效果好。本學位點畢業研究生一次性就業率100%,高質量就業率75%,考博錄取率8.3%。
4 服務貢獻
4.1 科研成果轉化
科研成果在行業得到廣泛應用,為我國磷及稀土礦開發和科技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本學位授權點在湖北省以及周邊省份,圍繞磷礦資源開發利用、鐵礦高效分選及二次資源綜合利用方面,開展科學研究及産業化應用。學位點利用中國化工學會礦山專業委員會平台,開展科學論證、咨詢服務,專業培訓等活動;利用針對宜昌地區深部磷礦開采水患嚴重的問題,提出的“宜昌北部磷礦區深部開采地下水集中平硐排放方案”得到了宜昌市安監局的采納;完成和參與湖北省安全标準化考評工作70餘項,項目涉及礦山、冶金等工貿企業的安全标準化考評。
4.2 服務文化與經濟
湖北已堆存磷石膏3.1億噸,占全國的44%。磷石膏含有大量的可溶磷和可溶氟等有害成分,嚴重威脅長江流域生态環境。學位點教師開發了磷石膏無害化處理及規模化利用關鍵技術,揭示了磷和氟的賦存和礦化機理,發明了水洗和礦化劑礦化固化磷氟的工程技術,構建了磷石膏無害化處理的技術體系。該成果在湖北祥雲(集團)建有500萬噸/年磷石膏無害化處理裝置。為湖北省科學制定【76】号文《磷石膏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程(試行)》提供技術支撐。針對磷石膏固廢大量堆存,成為磷化工發展瓶頸,李洪強副教授聯合肯尼亞RichardM.Kasomo開發的《磷石膏深度浮選提純關鍵技術》,與湖北磷化工企業積極探索磷石膏綜合利用之路,目前已應用于宜化集團楚星化工有限責任公司、邦普宜化新材料有限公司、湖北三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以及祥雲集團新磷石膏選廠設計建設,設計年處理磷石膏700餘萬噸,推進長江大保護。
二、學位授權點建設存在的問題
學位授權點存在問題主要在于優質生源不足,學生專業匹配度不高。礦業工程一直都是冷門專業,生源主要靠調劑,學生因工作地點偏遠,工作環境相對較差,工資待遇一般,不太願意報考礦業工程碩士研究生,導緻招收的很大部分學生本科專業為工程造價、電子信息、軟件工程等,專業匹配度不高。近年來,學院專業學位型碩士人數比例大,學術型碩士人數比例小,學專比例倒挂,給學院的培養質量帶來一定影響。
三、下一年度建設計劃
1. 加強招生宣傳,吸引優秀生源,優化生源結構。
2. 加強導師培訓,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和學位論文指導能力,提高導師隊伍整體水平,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
3.進一步優化研究生培養過程,全面推行預答辯環節。學生在研三上完成學位論文的初稿,研三下學期初組織校内專家預答辯。提高研究生畢業要求,對于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要求發表不少于1篇核心期刊論文才能通過答辯資格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