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臻悅)稀土、金及銅是國民經濟發展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基礎材料,特别是離子吸附型稀土礦(風化殼淋積型稀土礦)富含中重稀土,是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金屬礦浸礦可分為原地浸出和堆浸,離子吸附型稀土礦主要采用原地浸出,部分的銅金礦采用堆浸。由于浸礦場地殘留浸礦劑緩慢釋放造成礦區土壤和地下水嚴重污染,現有污染治理方式成本高、效率低,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礦區水土環境污染難題。為此,2018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指南部署了“浸礦場地殘留浸礦劑高效淋洗材料、技術與裝備”的研發任務,經過公開申報和嚴格評審,由我校池汝安教授作為項目負責人,環保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牽頭申報獲得立項,總研究經費4600萬元,其中國撥經費2273萬元。
2019年4月16日,由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組織,在北京召開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場地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浸礦場地殘留浸礦劑高效淋洗材料、技術與裝備”項目啟動會暨實施方案論證會。科技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生态環境部科技與财務司、項目實施方案論證專家以及項目單位代表共計50餘人參加了會議。其中我校化學與環境學院餘軍霞教授、環境生态與生物工程學院肖春橋教授、興發礦業學院張臻悅博士、劉德峰博士參加了此次會議。

會議邀請了項目跟蹤專家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周連碧研究員、中山大學仇榮亮教授,以及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駱永明研究員、北京大學劉陽生教授、國家地質實驗測試中心劉曉端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王紅旗教授、南京大學吳吉春教授、中南大學孫偉教授、太原理工大學董憲姝教授、吉林大學蘇小四教授、江西理工大學饒運章教授等11位專家參加了項目實施方案論證會,并由生态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淩江書記頒發了專家聘書。

項目管理專業機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王順兵副處長介紹了專項的立項及今後實施的注意事項,提出項目組在實施過程中,領會重點研發計劃精神,加強項目組的協調與合作,确保項目科研成果能夠順利落地等要求。

項目負責人池汝安教授就項目概況、技術方案、執行計劃、組織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總體彙報,6位課題負責人分别就課題實施方案進行了詳細彙報。專家組認真審議了實施方案相關材料,重點針對拟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技術路線、考核指标、管理機制、應用示範等方面進行質詢,一緻同意通過論證,并建議項目組進一步對标項目考核指标,細化實施方案,加強項目的組織協調和集成,實現項目目标性、對象性和方向性的協調統一。

該項目以典型金屬礦(稀土、金、銅礦)浸礦場地污染防治為總體目标,将環境科學、冶金和礦物加工等多學科深度交叉,通過基礎理論研究-關鍵共性技術與裝備開發-技術集成創新-應用示範的全鍊條系統研究,構建浸礦場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與治理技術體系。研究成果預期研制4套高效淋洗與處理裝備,完成7個工程示範驗證,制定3項污染防治技術規範,為我國稀土、銅、金礦浸礦場污染防治和生态文明建設提供科技保障。項目由生态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牽頭,77779193永利官网、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有研工程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中南大學、中國南方稀土集團有限公司、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清華大學、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9家單位共同參與。
審核:孔海霞